名师业绩风范录
张慰丰
我校是国人自办的最早的医学院校之一,当年也是一所颇具特色的学校。1934年,学校创办时名为医政学院,不仅培养临床医生,还培养医学行政管理人才,收录青壮年中医师,学习现代医疗防疫知识,首开中西医结合培养先河,另外还招收师范学校毕业生,以培养医学教育人才。学校当局认为作为医生与卫生人才必须懂得人文科学,因此聘请陈邦贤来校开设医学史课程,聘请马季洪老先生讲授语文课,这种教育理念与教育体制,在当时来说可谓医学教育领域中的创举。
建校之初,为提高学校地位声誉,学校广纳各方人才,捷足聘请一批刚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学者来校执教,如邵象伊、许本谦、郭锡麟等。抗战时期,北方的名教授纷纷南下,学校即把从北平南下的颜守民、陈友浩等教授聘来学校,还吸纳南京、上海、浙江等地的其他名师,一时间名家荟萃,成为国内师资实力最为雄厚的医学院校之一。得益于名师传导,南医大各学科群星璀璨,人才辈出。
笔者于新中国成立初入学,后来长期在母校从事医史学教学研究。上学时正当新旧交替之际,当时许多名师正在学校执教,得以聆听教诲;部分名师虽调离他校,其业绩仍时有所闻。70周年校庆之际,本人撰写了《名师业绩风范录》。今值80周年校庆,本人已年逾八旬,如不将所知论述下来,或许从此湮没无闻。特此对原文中一些贡献卓越的名师略加补充介绍,供学校记之史籍,以告勉后学,勿忘先师。
颜守民教授(1898-1991)不仅是我校儿科学的创始人,也是我国儿科事业的开拓者。1898年生于浙江温岭县,1916年考入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,1920年毕业留校任内科医师。1924年,留学德国柏林大学,在儿科学名教授齐尔尼(Czerny)和芬克尔坦(Kinkelrtein)门下专修儿科学。1926年年底回国,在北平大学医学院任教,在我国创办儿科教研室编写儿科学教材,建立儿科病房,开设儿科门诊,在当时国立医学院中属首创之举。
1930年,他受聘北平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兼儿科主任,除从事儿科教学医疗外,还以很大的精力从事科研工作,于1938年中华医学杂志第三期发表论文,证明上皮性初乳小体与白细胞性初乳小体二者均存在初乳内,澄清了医学界的争论,这是儿科学史上最早发表的有关初乳小体的论文。当时,河北境内黑热病流行猖獗,他对黑热病的诊断、治疗及中间媒介中华白蛉的生态做了深入的了解。20世纪30年代初,他引用高田氏反应进行黑热病人血清试验,为黑热病提出了新的诊断办法。1933年,他兼任京师传染病医院医务主任,就3000例住院传染病进行了分析统计,为了解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提供了宝贵资料。在此期间,他还发表了《北平的白蛉热》、《淋巴细胞Azur颗粒》等论文。
“七七事变”发生后,平津沦陷,他为了不当日寇的顺民,1937年冬,冒险奔赴陕北汉中,任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,在偏远的农村中,因陋就简建立起教室、门诊部和病房,在敌机轰炸下坚持教学和医疗工作。1941年,任江苏医学院特约讲座,去四川北碚讲学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,他去东北任沈阳医学院儿科学教授。1946年,江苏医学院从重庆北碚迁回镇江,颜守民教授是浙江人,他习惯生活在南方的水土,因此1947年颜老回到南方任江苏医学院儿科教授。来校后积极筹建儿科教研室,扩充儿科门诊室和病房。在镇江解放前夕,他坚定站在进步学生一边,反对迁校,保护学校。
新中国成立后,他以极大的热诚投入儿童卫生保健。1951年,于《中华儿科杂志》发表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一种稀见病症》,为该病的临床分型增加了新的材料。随后于1952年又发表《我们在镇江所见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的分析》,对镇江乙脑的流行季节、临床表现、病程经过和预后等进行系统的分析。50年代,颜老又编著了《小儿解剖生理概要》《江苏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》和《小儿体表病态诊断学》(江苏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)。前书评述小儿解剖生理特点,后书为诊治小儿疾病提供了丰富的临床经验。
1956年,颜守民教授被任命为江苏医学院院长。1957年,学校迁来南京后改名为南京医学院,颜守民继续担任南京医学院院长,颜老仍不废儿科业务,在他领导下,1963年创立了肾脏病研究小组,建立儿科实验室。1966年,进一步建立儿科研究室,重点开展小儿肾病的研究。1978年,接受卫生部“小儿肾炎和肾病的防治研究”课题。此时颜老已80岁高龄,仍参与了大量工作。1977年在南京和1981年在广州召开两次全国性小儿肾病学术会议,颜老主持南京会议。小儿肾病研究室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。颜老著名的论文有:《肾病综合症类固醇疗法中的生理、生化反应》、《从不同角度分类肾炎》、《蛋白尿》、《抗利尿激素的水平衡调节》、《肾小球微血管壁滤过机理的新发展》等。颜老把小儿肾炎和肾病的研究作为重点课题,培养人才,组织学科梯队,招收儿科肾病研究生。颜老任教达65年之久,桃李遍天下,为我国儿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1991年10月10日逝世。
作为颜老的授业学生,对其为人与学问了解一二。他具有浙江人特有气质,身材不高,约167公分左右,乡音浓厚,年长时出行步态缓慢,一手提黑色布袋,另一手持雨伞一把,既可挡风雨烈日,又可作手杖,俨然如一和蔼慈祥的老人,与人对面相逢,会意点头微笑,但从不与人握手言谈。他倡导学术民主,平易近人,生活简朴,对待群众的困难,常解囊相助。他是典型的读书人,一辈子喜欢上图书馆。传闻新婚之夜新郎官找不到了,结果在图书馆找到了他。颜老讲课风格独特,发音很慢,一字一句照本宣读,讲到高兴时,也会嘿嘿微笑,并以右手掌拍左手之掌面,然学生仰慕颜老的学问与声望,从不敢懈怠,无不全神贯注,句句记之笔下。1955年,笔者直接在颜老领导下的儿科病房当实习医生,可谓受益匪浅。颜老要求严格,经管病儿的“三大常规”、电解质平衡检测等全部要求实习医师自己操作。颜老一周固定总查房一次,平时会不时来病房巡察,并考问下级医师。所以大家每收一个患儿都充分了解病情,大量查阅资料,以应对颜老的考问。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年轻医师,颜老不会大声呵斥,但他那长眉下熠熠闪光的眼神向你扫来就给人以极大的压力,促使你不得不认真学习与工作。
颜老一生谨言慎行、宠辱不惊。20世纪60年代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全体师生在工、军宣队领导下,下放东台弶港、六合八百公社搞斗、批、改。当时医疗队收到一个中毒性肺炎的病危儿童,颜老认为较难挽救,不意在工农兵学员的“处理”下,病儿幸运转危为安。工、军宣队以此为事例,证明工农兵学员胜过资产阶级学术权威,颜老对此保持缄默。他朴实的作风与严谨的治学态度,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几代南医学子。
(摘录自陈琪、沈洪兵主编,welcome皇冠地址校史(1934-2014)[M].南京大学出版社,2014,9:693-97)